进入农历七月鬼月,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本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地官赦罪之节日。
鬼月的第一天,即七月初一日,是私宅“开地门”的日子,需要祭拜。这一天鬼门关开,诸鬼来到凡间。祭拜有大祭和小祭。大祭就是做一桌丰盛的菜,小祭就是简单卖点水果饼干。不管怎么样,就是表达一个敬意。咱说句大实话,敬意的全称就是敬畏之意,主要不在于敬,而在于畏。
为什么畏呢,就是因为鬼神具有超能力。而且,鬼的作息时间和人相反。人在明,鬼在暗。它能看见人,人却看不见它。这就有点被迫的感觉了。否则,井水不犯河水的,无缘无故的干吗要请鬼神吃饭。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样的祭拜虽然念词为“飨食”,但言下之是:吃了这些,就少来找我的麻烦吧。如果你是租住在他人的私宅,按道理官不修衙门,客不修店,就不用祭拜了。
开天门
鬼月的第二天,即七月初二日,是公共场所“开地门”的日子。商号、衙门等单位祭拜都是比私宅晚一天。祭拜的目的就是让这个月平安度过,别出什么灵异事件。开车人还是要在牌子前面插香祷祝,我对生活还是很感兴趣的,开车期间不要跟我开玩笑,不要拉我做“交替”。
中元节
鬼月的第十五天,即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按道理应当祭祖。这一点就没有那么强烈的目的论了。祖先肯定是要祭祀的。我们的祖先遇到过惨烈的事情,或者遇到过其他困难,比如日军屠杀,战乱、瘟疫、饥荒。祖先身临险境,他们求生的意志多么的强烈,然后才有我们。如果他们像现在某些人有点苦难就成天要死要活的,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所以我们要感恩,更要坚强地开创未来,忍受痛苦。我家祭祀的步骤是:报自己的名字,报先人名字称谓,告以盛宴祭祀,投硬币确认祖宗前来,报告功绩,展望来岁愿景,投币确认祖宗享毕,烧纸钱,恭送。家人每到这个节日都会买些好吃的,但是,螃蟹是不能祭祀的,说是会抓坏了祖先的脸。这一天的黑夜(清晨和深夜),鬼神大聚会,阴气最盛。同样道理,第二天,即七月十六日,公共场所祭祀。
普渡节
鬼月设有普渡节,各家按照私宅片区划分,依照前人传下来的祭祀的日子,设宴普渡众生。道光年间之《金门志》卷十五曰:“七月朔(初一日)起,各社延僧道设醮,作盂兰会,俗名普渡,以祭无主鬼。里社公祭,各家另有私祭。”已经没有了公祭。,家家户户都在做私祭的同时,也在分担公祭的义务。
这一次祭祀就完全是出于善意。因为沦为鬼道,乃因为前世犯了恶念,今世在鬼道中受难受罚,刀山火海,以赎罪愆。更有沦为饿鬼者,喉咙狭如针,一世内不能饮食。又有孤魂野鬼,中元节无人祭祀,寂寞凄凉。所以,得为人道的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块后,还需要奉献爱心。如是,则善道不灭,亦可感化其属,劝其向善,早日超脱苦海。所以,不是简单地吃吃喝喝的。
关地门
鬼月的最后一日,即八月初一日之前一日,叫做“关地门”。这一天是众鬼放完假期,重新回到地狱的日子。我们要善始善终,在这一天,也要祭祀,为的就是剩下的日子保平安。如果当年有“开地门”祭祀,这天不能不祭。如果当年没有“开地门”,这天就不用祭。
二、“鬼节”民俗禁忌
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
1、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不好东西”,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2、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他们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于他们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5、晚上晒衣服
当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记住你的名字。
7、游泳
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乱看
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10、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相较之下,谁会赢。
11、靠墙
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13、轻易的回头
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
14、不能随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上身”。
15、拖鞋头朝床的方向
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么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16、筷子插在饭中央
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人与你分享食物。
17、一个人
一个人容易引起觊觎,是真的。
18、晚上拍照
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
19、玩碟仙
平常时刻玩碟仙就很容易发生事情,更何况在这鬼节时分。
20、拖鞋整齐的放床边
在外旅行时,拖鞋整齐的放在床边,会招来灵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们的闹床。
吴向东易学风水网